陜西省渭南市澄城縣歷史悠久,這里擁有堯頭窯遺址、良周秦漢宮遺址、精進寺塔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,堯頭陶瓷燒制技藝、澄城刺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個。劉家洼古墓群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,被確定為春秋早期芮國國君墓地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。
澄城面花,自古以來是澄城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藝術品,它是四時八節當地民眾相互來往的最佳禮品,又是婚喪嫁娶表達敬意和追憶故人的民俗禮饃。根據有關資料和民俗學家分析,面花藝術是古代圖騰金石禮器演化的產物,其藝術表現形式可追溯至漢朝初期,距今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。最初面花是用來祭祀神廟,祭奠祖先的禮品。如今,面花仍以傳統的民俗禮儀形式出現在各類民俗活動中。
澄城面花的造型非常豐富,包括花、鳥、蟲、魚、動物、人物等各種形象,栩栩如生,活靈活現。這主要歸功于民間藝人的豐富想象力和大膽夸張的創作手法。每一個面花都是一個小小的藝術品,讓人驚嘆。除了造型獨特,澄城面花的味道也非常美味。面花的制作原料以小麥面粉為主,另有豆子、棗、米類、胡椒等輔料。制作所需要的工具為剪刀、梳子、菜刀等。制作時,使用小麥磨制的上等面粉進行發酵,經過和面、發酵后,揉成面團,再用揉、搟、切、剪、壓、捏、貼、點彩等多種工藝手法加工成不同造型,上鍋進行蒸制。蒸熟后畫上各種顏色,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面花就出現了。制好的面花形體飽滿,色彩鮮艷,可謂是美食與藝術的完美結合。2009年,澄城面花被列入為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